Panum空间(双眼单视空间)

  在双眼单视圆上的点落到视网膜对应点能够产生双眼单视,而双眼单视圆以外的点不能产生双眼单视,只能产生复视。前半句话总是正确的,而后半句话应该是有条件的。实际上,双眼单视圆内外、一定距离之内的视标,即使落到视网膜的非对应点,也能够产生单眼双视。当注视外界一个目标的时候,另一些双眼单视圆之内或之外的目标,也能够产生双眼单视。换一句话说,当注视一个目标的时候,另一些双眼单视圆之内或之外的目标,在两只眼视网膜上的成像,虽然他们偏离对应点一定范围,在没有超出一定限度的时候,也能够产生双眼单视。在双眼单视圆周附近,有一个很小的范围称为Panum空间,也称为Panum范围或Panum区。

  在1858年,Paum先提出这个概念。于1950年,Ogle用前后移动立柱的方法,实际测量出Pnum空间的宽度。以双眼注视点为中心,中心附近的Paum空间很窄,与中心部位的距离越远,两侧视野中的Panum空间越宽。Fisher发现,在视网膜中心凹的Panum空间小于5’(有的作者报告6’~10’),即两个视网膜的非对应点刺激存在<5'视觉的水平差,仍然能够融合为单一的物像。在偏离中心凹两侧10°~12°的时候,Panum空间的宽度能够达到10’(有的作者报告30’~40’)。根据新的报告显示Panum空间是一个相当大的范围。目前,利用运动的随机点立体视觉检查图确定融合范围,在运动中视差不断增加,检查过程一直保持融合功能。视差一直能够到2°~3°才打破融合功能。在垂直够发生一定的幅度的变化。Panum空间宽窄变化规律是偏离视网膜中心凹越远,Panum空间越宽。这种变化规律与视网膜解剖和生理特点有关系。

  视网膜中心凹锥细胞属于单突触连接系统(monsynaptic foveal cone system)与周边视网膜的锥细胞和杆细胞系统存在一定的差别。由中心到周边,视网膜的感受野是不断增加的。所谓感受野,指的是在视觉系统中,视网膜某一特定区域受到光刺激的时候,引起神经系统较高水平上单一神经纤维或单一神经细胞(例如,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发生电反应,这个区域便是该神经纤维或者神经细胞的感受野。在明视状态下,周边视网膜存在综合能力(the ability of summation),实际上,这种功能在视网膜中心凹是不存在的。所谓综合能力指的是时间综合(temporal summation)和空间综合(spatial sunmation)。在一定刺激时间范围内,如果刺激强度很弱,为了达到与强刺激同样的视觉效果,可以延长刺激时间的方法加以弥补。同样的情形,在一定刺激面积的范围内,刺激强度变化可以由刺激面积的大小得到弥补。前一种情况叫做刺激的是时间综合,后一种情况叫做刺激的空间综合。

  谈到Panum空间,有时候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Panum空间是否存位于眼睛或视网膜之外的物理视空间?实际上,提出这个空间是无论说明一种特殊的刺激状态(即能够诱发双眼单视觉的刺激)。在物理空间之中,有一个特殊的客观视觉空间,在这个视觉空间内的物体,刺激两只眼视网膜的特殊部位,这个部位的视网膜属于非对应点,非对应点存在一定幅度的视差,这种特殊刺激能够引起双眼单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