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儿童的常见眼病,弱视的治疗需要医生、家长和孩子的共同配合。然而,不少家长却对治疗方法存在错误的认识,给孩子的治疗带来了反复,有时甚至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苏州理想眼科医院的专家经过总结,将家长常见的误区罗列如下:
误区一:不愿太早让孩子戴眼镜
有些家长不愿意让孩子过早戴眼镜,认为戴眼镜容易加深度数。然而事实上,儿童弱视是一种视觉神经的发育不良。人的视觉神经发育关键期是3~5岁,这就意味着,弱视治疗越早越好。从理论上讲,8岁儿童的视力及各种视觉功能达到成人水平,然而在临床上用视力表检查,常发现3岁以上儿童就基本可以达到正常。也就是说3岁以上儿童如果发现有屈光不正并影响视力,就应当及时进行治疗。家长切勿因为陷入儿童弱视治疗误区,贻误了孩子的黄金矫治时机。
误区二:眼镜不要一直戴着
不少家长总觉得小孩子戴眼镜会影响其发育。其实对于弱视儿童而言,情况恰恰相反:戴镜本身就是一种治疗方式,摘摘戴戴反而会影响治疗效果,因此配好的眼镜要一直戴着。曾有家长带孩子接受配镜治疗及视觉训练后,回家擅自鼓励孩子在做训练时少戴甚至不戴眼镜,半年后复诊,发现视力无明显提高,经追问才发现问题原因就在于此,白白浪费了孩子宝贵的半年治疗时机,让医生深感遗憾。
误区三:一旦视力恢复正常,就可以停止戴镜和训练
这也是家长常犯的错误。弱视临床治疗的标准是双眼视力均达0.9以上、具备良好的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功能,且随访三年无回退,必须同时达到以上三点,才可以认为弱视被治疗了。很多家长,甚至包括一些非专业医生在孩子视力提高到正常水平后,没有加做双眼视和立体视功能训练,就过早停止了治疗,导致功亏一篑。
苏州理想眼科医院专家同时指出:儿童弱视是一种发育性疾病,家长要充分了解其治疗过程是缓慢的,视力提高也是逐步的,切不能操之过急。虽然弱视的对儿童视力的影响严重,但只要家长留心观察,及早发现,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大部分孩子的视力都可以得到改善,直至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