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8岁的李景武,是安徽省利辛县王市镇前潘村一位普通的农民,一个月前的一天因为眼睛意外地被玉米粒伤到,李老伯右眼患上真菌性角膜炎,几经辗转来到苏州寻求治疗希望,为了让这个朴实的农民伯伯得以再次重见光明,2016年12月23日上午,苏大理想眼科医院免费为其成功实施了人工生物角膜移植手术。而这一新鲜事例更相继被江苏卫视台、苏州一套、苏州二套、安徽卫视、《扬子晚报》、《现代快报》、《苏州日报》、《姑苏晚报》等国内及地方多家主流媒体进行了重点关注报道。

苏州新闻综合频道《看看12点》卫星直播车专程到院报道

》》》》事件回顾《《《《

意外:残渣碎粒往外溅,扬尘飞舞视线不佳,躲闪不及遭遇飞来玉米粒击中右眼

据李老伯回忆,事发时是在11月2上午,李大伯如往常一样到田里干农活,这次的“作业”是利用脱粒机收玉米粒,脱粒机工作时不断有残渣碎粒飞溅出,周围扬尘四起视线不佳,就在此时,脱粒机“吐出”的其中一颗玉米粒径直飞向了李老伯,他本能式地眨眼却躲避不及,李老伯的右眼被狠狠地击中了,他顿时感觉右眼酸疼无比,眼泪止不住地往外流,李老伯蹲下来捂着右眼缓和了十分钟左右后,见疼痛感逐渐消退,用手揉了揉没有任何异常就没再当回事儿。

苏州接受人工生物角膜移植手术的患者——李景武在接受媒体采访

  事发后第三天,李老伯还高兴地和邻居们喝了一顿酒,次日的早上,眼睛突然不对劲了,李老伯起床后发现自己的右眼隐隐约约看不到东西了,而且眼睛不时还伴着红肿,疼痛、流眼泪、畏光的症状,他赶忙跑到镇卫生所,卫生所告诉他可能是角膜炎建议他去大医院,后经当地市级医院诊断为“真菌性角膜炎”,而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由致病菌引起的、致盲率极高的感染性角膜病,很容易因治疗不当引起失明,见持续治疗一阵后没有明显好转,李老伯的内心开始惆怅不安。

  转机:辗转到苏接受治疗,病情逐渐见好,困难中医院愿为其免费实施治疗手术

  远在苏州打工的女儿和儿子得知父亲病情后,决定将父亲接至苏州接受治疗,12月14日,女儿和儿子陪伴李老伯来到苏大理想眼科医院并找到眼表与角膜病科主任赵庆亮,经查发现,李老伯不仅患有真菌性角膜炎,与此同时还伴有前房积脓、并发性白内障和外伤史,由于所伤的位置恰好位于瞳孔区,而且炎症已致明显鼓起的脓包,右眼仅剩指数视力。赵庆亮表示,病情严重需要立即进行消炎治疗,期间还需培养确定引起右眼角膜感染的菌类类型并加以对症用药,实验培养结果发现李老伯所患的是临床上较少见的由毛霉菌感染所致的角膜炎。待炎症得到控制后再进行第二步治疗——角膜移植。

 

苏大理想眼科医院眼表与角膜病科主任赵庆亮在为李老伯检查眼睛

  随着炎症好转准备接受角膜移植手术,可高额的手术费用却让这个5旬老汉犯了难。由于上要赡养3位老人,下要照顾孙子孙女,外加子女收入也不多,这些年就靠农活收入补贴家用,这次的意外花费已让本就困难的家庭捉襟见肘。得知李老伯的难处后,苏大理想眼科医院决定通过 “眼看苏州”百例角膜移植慈善工程为其实施免费的角膜移植手术,李老伯由此成为该工程的第50例受益者。赵庆亮告诉李老伯,此次特别采用制定了一种“创新”的角膜移植治疗方案——人工生物眼角膜移植术,即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为李老伯捐献角膜的并非人类,而是一只猪。

  见证:苏州人工生物眼角膜移植手术实施成功,术后拆纱老伯重获光明

  12月23日上午11时,历时 1小时的手术宣告结束。赵庆亮走出手术室表示,手术很成功,术中发现李老伯角膜下面的基质是好的,已将既有病灶完全切除干净并移植了人工生物角膜。次日,赵庆亮为李老伯拆掉了眼前纱布,尽管术后稍有不适,但重获光明的李老伯惊喜发现他的视力开始有了显著变化,“原先只能看到眼前的手指在动,现在 3米之远桌上的热水瓶也能看见了。”赵庆亮告诉记者,目前李老伯还在恢复期,视力也是逐步提升恢复,半年后即可拆线。而问及李老伯对于此次移植“猪角膜”的看法,这位农民老伯的态度却很开明:“我也不管是人角膜还是猪角膜,只要能够再重见光明,就是好的!”

人工生物角膜移植手术过程中

  据悉,人工生物眼角膜排异反应很低,手术后患者只需要滴眼药水促进上皮愈合即可,不需要服用抗排异药物。一般情况下,一个月左右,角膜即可逐渐恢复透明,视力也会逐渐恢复。而且人工生物眼角膜也可以根据需要,“定制”移植面积和厚度,不受供体局限,可以终生使用。 赵庆亮表示 :“人工生物角膜主要取材猪角膜,虽然叫猪角膜但其实并非直接用猪角膜进行移植,而是将猪角膜经过特殊的加工实施脱细胞处理,去除抗原后等过程后而成的接近于人角膜的一种角膜植片,由于没有内皮细胞,只剩基质层和上皮细胞层,所以相对人的细胞而言,针对治疗感染性角膜病灶效果很好”。

植入到李老伯眼中的人工生物角膜片

  作为生物科学领域中取得的重大进步成果之一,人工生物眼角膜的成功研制和应用昭示人类又攻克了一道世界性医学难题。很多患者只能被动地等待捐献,因为不能及时进行角膜移植而失明,有的甚至被迫摘除眼球,永远失去复明的希望。赵庆亮表示,虽然人工生物眼角膜还不能完全代替人体捐献的角膜,但会缓解目前角膜供体奇缺的状况,不过临床一般只用于板层浅表角膜的移植,全层暂时还无法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