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条眼外肌的力学特点分析

  (一)水平直肌

  当眼球处于原在位的时候,我们可以认为水平直肌的作用非常简单。两条肌肉的肌肉平面是重合的,或者说有一个共同的肌肉平面,这个平面是水平方向的。

  两只眼的视线也位于这个平面上。眼球水平运动的旋转轴恰好与垂直轴(Z轴)重合。如果一条水平直肌收缩,只能产生一种形式的眼球运动,那就是围绕垂直轴的水平运动。外直肌收缩,使视轴外转;内直肌收缩 ,使视轴内转。一般的说,这两条肌肉收缩,产生的眼球运动,既没有垂直成分,也没有旋转成分。当眼球位于上转位或者下转位的时候,水平直肌收缩带来的眼球运动,不仅包括水平成分,也包括垂直成分和旋转成分。

  (二)垂直直肌

  当眼球处于原在位的时候,垂直直肌的肌肉平面与Fuchs坐标中的三个轴确定的三个平面皆不平行。当肌肉收缩行驶作用的时候,眼球不仅产生垂直运动,而且还有水平运动和旋转运动,垂直直肌的收缩带来的眼球运动与水平直肌相比,要复杂的多。



图为内直肌动力学特点示意图

  可以认为上、下直肌的肌肉平面是重合的,这种粗略的估计已经满足临床的需要。当眼球处于原在位子的时候,上、下直肌的肌肉平面与眼球的正中平面(即Y轴和Z轴确定的平面)之间的夹角是23° 是发挥上转作用的理想位置。参见图1-14.

  关于上直肌的内旋作用,只有当眼球内转的时候,期内旋作用才不断增大。如果眼球能够内转67°,上直肌仅有内旋作用。上转和内旋作用全部消失。实际上,眼球不能内转67°,所以无论眼球内转多少度,上直肌收缩的时候,总是伴有上转成分。

  下直肌的作用方式与上直肌非常相似。下直肌肉位于眼球的下方,有轻微的内转作用。当眼球外传的幅度加大,其下转作用也随之变大。当眼球内转幅度不断加大,下直肌的外旋作用也随之加大。总之,上下直肌行驶垂直作用得力的位置是相同的。

  下直肌的作用方式与上直肌非常相似。下直肌位于眼球的下方,有轻微的内转作用。当眼球外传的幅度加大,其下转作用也随之变大。当眼球内幅度不断加大,下直肌的外旋作用也随之加大。总之,上下直肌心事垂直作用和旋转作用得力的位置是相同的。

图1-14.垂直直肌动力学示意图

  关于垂直直肌的第二作用,即内转租用,Chamberlain用恒河猴做了如下实验:当垂直直肌断腱之后,眼球的内转不受限制;当内直肌切断之后,眼球内转不能超过中线;如果外直肌正常,上、下直肌的内转作用不能使眼球转到鼻侧;内、外直肌切段之后,上、下直肌的内转作用能够牵拉眼球由原在位向鼻侧转动很小幅度。结论是:上、下直肌内转作用是有限的,与上、下作用相比是非常微弱的。

  Gordon观察六只人眼的运动状态,切断上下直即的时候,内转受限,当恢复上下直肌的功能之后,内转作用才得以恢复。

  (三)斜肌

  虽然,两条斜肌的肌肉平面不象两条垂直直肌的肌肉平面重合得那么好,从临床上来看,也可以认为是相互重合的。肌肉平面的方向是从鼻前方到颞后方,两条斜肌的肌肉平面与眼球的正中平面皆不重合。在斜肌的作用下,眼球的旋转轴与x轴也不重合。上斜肌的肌肉平面与眼球的正中平面之间的夹角是54°,下斜肌的是51°。当眼球处于原在位的时候,这个夹角相当大,所以斜肌的主要作用是旋转作用。

  当眼球处于原在位的时候,上斜肌的作用使眼球内旋、下转和轻度的外传。当眼球内转的时候,肌肉平面与眼球正中平面的夹角度数逐渐变小,上斜肌的下转作用逐渐变大,当眼球内转54°的时候,上斜肌仅有下转作用,也是上斜肌充分发挥下转作用的角度,下转作用较大。如果眼球逐渐外转,肌肉平面与眼球正中平面的夹角逐渐变大。外传到36°,只有内旋作用,也是充分发挥内旋作用的适当角度,内旋作用较大。参见图1-15.也可以用类似的思路分析下斜肌的功能。当眼球处于原在位的时候,下斜肌收缩,引起眼球外旋、上转和外传。当眼球处于内转位的时候,其上转作用较大(内转51°,上转作用达到顶峰)。眼球处于外传位,外旋作用较大。

图1-15.上斜肌动力学示意图

  Chamberlain利用恒河猴作为实验动物,观察斜肌的垂直作用,即第二作用或称为次要作用,他发现与垂直直肌的内转作用相似,其作用力微弱。当水平直肌健全的时候,切断两条斜肌,眼球的外转功能不受影响。只切断外直肌,眼球不能外转,只有在切断内直肌,才能观察到斜肌引起的轻微外转作用。

  (四)眼外肌的作用范围

  眼外肌的作用范围有两个含义,其一是指某一条眼外肌收缩的时候,眼球运动的方向称之为该肌肉的作用方向;其二是指在某一个注视眼尾,较容易观察某一条肌肉的功能状态,我们称这种眼位为该肌肉的作用范围。例如,内直肌,从以上两个角度考虑,作用范围的概念都是一样的。内转方向和内转位。对于下斜肌来说,这两个概念是不同的。当下斜肌收缩的时候,眼球出现垂直运动、旋转运动和和水平运动。在不同的注视眼位上,眼球在是三个方向上的运动幅度是不同的,所以下斜肌的作用也不是单一的。当检查下斜肌的时候,常常使眼球处于内转位,再观察眼球的上转情况,只有这个眼位,才是下斜肌产生较大垂直作用的位置。一般称下斜肌的作用范围,即内转位上的上转作用。

  当眼球处于原在位的时候,各条眼外肌的作用力是相互的,其主要和次要作用参见表1-2.


 

  当眼球上转的时候,主要是上直肌的作用,无论是内转位或者外转位,上直肌的作用都是主要的,而下斜肌的作用力仅仅很小一部分。当上直肌切断之后,无论是内转位或是外转位,眼球的上转运动都不能超过水平中线。

  上面的曲线表示右眼垂直运动的时候,斜肌与垂直直肌的作用力大小示意图。当眼球处于外转位的时候,眼球上转的力量主要来自上直肌。而眼球处于内转位的时候,上斜肌和下直肌一起发挥作用,例如,在外转位的时候,上直肌仅有上转作用,而下斜肌仅有外旋作用。应该记住以下三点:其一是肌肉作用平面,其二是注视方向,在不同的注视方向上,支配肌肉的神经冲动是不同的。其三是在各个注视眼位上,眼外肌力量的矢状分布(垂直方向、水平方向和旋转方向的分力)是不同的。参见图1-16.

  观察各个诊断眼尾上斜视度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也就是说,检查9个诊断眼位上斜视角的大小,分析眼外肌力量状态,对麻痹性斜视的诊断非常重要。在某一个诊断眼位上斜视角变大,可能是一对配偶肌力量失去平衡。使眼位落后的肌肉可能是麻痹肌。例如向右上方注视的时候,作用也在右上方的一对配偶肌是右眼上直肌和左眼的下斜肌。如果左眼高,右眼低,说明上直肌力量减弱,可能是麻痹肌。

  在各个诊断眼位上肌肉的作用力不同,虽然水平直肌使眼球做水平运动,垂直直肌使眼球垂直运动,但是,在不同的诊断眼位上,肌肉的力量大小是不同的。当眼球内转动23°的时候,垂直直肌的肌肉平面与视轴平行,这时候,垂直直肌的主要作用是使眼球做垂直运动。使得眼球内转或和旋转作用的分力为零,不能使眼球内转和旋转运动。所以,垂直直肌麻痹的时候,眼球外上转,外下转的位置上,垂直斜视度较大。而斜视麻痹的时候,眼球处于外上转和外下转的位置,旋转斜视的度数较大。比如,急性上斜肌麻痹的患者下楼梯的时候,从楼上向下方注视的时候,比较小,向下方注视的时候,这个分力比较大,只有是上斜肌的外展分力。

  在眼球运动到各个诊断眼位上,垂直直肌和斜肌各个方向的分力变化很大,垂直直肌和斜肌的水平分力,向上方注视的时候,这个分力比较大,只是有上斜肌的外展分力。

  在眼球运动到各个诊断眼位上,一对直接拮抗肌的力量似乎是势均力敌的,非常平衡的。实际并非如此。应该说在各个诊断眼位上,一组主动肌群和一组直接拮抗肌群的力量是平衡的。这种力量的平衡保持两只眼视轴的平行。保持眼球运动的共同性。当然知觉性融合功能似乎不可缺少的,极为重要的因素。

  虽然个体之间眼外肌的附着点有很大的差异,两只眼的瞳孔距离也不尽相同,面部形态以及眼球突出度也可能相差悬殊。但是,眼球向各个方向运动的共同性依然存在。

  临床上看到的一对配偶肌或一对直接拮抗肌的力量是不相等的,在某些诊断眼位上,这种差别表现地相当明显。如果在局部结膜表面麻醉之后,靠近附着点切断一条下斜肌,原在位上引起很小的垂直偏斜,向上方注视的时候,引起轻微的眼球内斜。若切断上斜肌,则会引起原在位明显的垂直斜视,向下方注视的时候,引起明显的内斜视。

  内直肌和外直肌是一对直接拮抗肌,一只眼的内直肌与另一只眼的内直肌是一对配偶肌,两者也不相同。内直肌往往肥厚有力,外直肌比较纤细力弱,等量的加强或减弱内、外直肌可以产生不同的手术效果。例如,内直肌厚徒5mm,可以矫正20△的内斜视,而后外直肌厚徒5mm,一般只能矫正10△的外斜视。

  上直肌和下斜肌的上转作用也相差悬殊,在接近附着点处切断下斜肌,眼球的垂直上转作用没有多的影响。眼球上转不能超过中线(即原在位的水平)。所以,有人提出眼球从下转位上转到原在位,其动力来自上直肌和下斜肌;从原在位继续上传转,仅有上直肌发挥作用。从这个角度考虑,两只眼的上直肌是一对配偶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