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最近,不少家长拿到孩子的视力检查报告,听到医生说“远视储备不足”就慌了神。忙问远视储备是什么?是不是越多越好?用完了就会近视吗?这个被家长忽略的指标,才是预测近视的“晴雨表”。

  一、远视储备是什么?

  远视储备,就是孩子从“远视眼”自然发育为“正视眼”过程中的缓冲。

  新生儿天生是远视,平均+2.50~+3.00度,随着孩子长大,远视度数逐渐减少,逐渐发展为正视化。

  ▲图源:网络

  打个比方,远视储备就像把度数存在“银行”里面。

  随着年龄增长,眼轴和视力都会不断发育,远视度数也不断被花掉。

  当收支平衡(眼轴正常)就是正视,即不远视也不近视的状态;

  当过度透支(眼轴过长)则会导致近视。

  需要注意的是:

  远视储备≠普通验光度数

  只有散瞳验光,才能更准确地反映出远视储备的实际情况,而小瞳验光则有可能因为调节紧张而低估了远视储备。

  二、远视储备是不是越多越好?

  每个孩子出生的远视储备值就会因人而异。在合适的范围内,远视储备越多,近视风险越低。

  但是,远视储备过高也不合适一般高于300度远视储备就需要警惕了。如果远视储备过高,调节不能代偿,影响视觉发育,容易导致弱视。此外,由于远视度数过高,过度使用调节,还可能会造成两只眼睛内聚增加,引起内斜视。

  ▲图源:豆包

  根据中国眼科学会《近视管理白皮书(2022)》和国家卫生健康委《近视防治指南(2024年版)》中所提到的,各年龄段孩子远视储备下限为:

  6岁的孩子远储在75度以上;

    7-8岁孩子远储在50度以上;

    9-10岁孩子远储在25度以上。

  三、 远视储备消耗完是不是就要近视了?

  不一定还需要根据年龄段以及远视储备消耗的速度来判断

  就像每个孩子长个子有早有晚一样,每个人在不同年龄远视储备消耗的速度也不尽相同。

  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正常消耗量”,在临床经验中的建议值是,每年50度以内的消耗属于正常范围。

  ▲图源:网络

  对于4到12岁的儿童来说,他们的眼球处于发育阶段,会有不同程度的远视储备。如果远视储备没有了,并不意味孩子就会立即近视,只是增加了近视的风险。

  这时候,就需要家长注意纠正孩子的用眼习惯,保持正确的用眼姿势,保证:

  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

  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如看书、用平板);

  饮食营养均衡,保持充足睡眠;

  如有近视家族史,要提前干预;

  尽早建立眼健康档案,定时到院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