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当连续加班一周的你抱怨“肩膀像灌了铅,脑子转不动”时,很多人会归咎于久坐或熬夜。但医生提醒:眼睛疲劳可能是引发全身不适的“隐形导火索”。

  人获取的80%信息通过眼睛传递给大脑,当视觉系统超负荷运转,大脑疲劳会通过中枢神经“牵一发而动全身”,从眼睛干涩到颈肩酸痛,再到反应迟钝,形成环环相扣的健康隐患。

  一、 视疲劳是什么?

  视疲劳是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人眼视物超过其所能承载的负荷,出现伴或不伴全身症状的视觉障碍、眼部不适的症候群。

  大家普遍对视疲劳的认知还停留在眼酸、眼胀、流泪等症状上。但其实,视疲劳远比你想的更复杂。

  轻度症状

  多表现为看远或看近用眼后眼部不适、视物模糊,伴眼部发干、灼热感,用眼时间过长后会出现眼部压迫感、轻度胀痛、鼻根部酸胀、流泪等不适症状。

▲图源:网络

  重度症状

  视疲劳较重时可出现眼干、流泪、视物模糊等症状,还可能表现为眼睛胀痛、不想睁眼,严重者引起头痛,甚至出现全身不适症状,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等。

▲图源:网络

  二、 产生视疲劳的原因有哪些?

  很多人认为“少看手机就能缓解视疲劳”,但还有一些容易忽视的原因,也在悄悄加重疲劳。

  1.  调节功能异常

  持续近距离工作或阅读,会让睫状肌过度收缩,存在调节不足和调节痉挛。

▲图源:网络

  2.  屈光不正

  未矫正或未准确矫正的屈光不正,尤其远视或散光,让眼睛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以及视力变化后未及时更换眼镜。


▲图源:网络

  3.  干眼症

  大部分有干眼的伙伴几乎都有视疲劳的症状。泪膜是眼睛的保护屏障,干眼患者泪膜破裂时间缩短,看东西时视觉信号传递受阻,因此常会出现视疲劳症状。

▲图源:网络

  4.  照明环境不佳

  光线昏暗、照明过强、屏幕反光、台灯直射都让瞳孔反复收缩,而暗环境下用眼会导致睫状肌持续紧张,长期使用会加速疲劳。

▲图源:网络

  三、该如何缓解?

  1. 科学用眼

  20-20-20法则,每用眼20分钟,看6米外(20英尺)远处持续20秒,让睫状肌放松。

  2.  主动眨眼

  紧盯屏幕时眨眼次数会从每分钟15-20次降至5-8次,有意识地多眨眼,帮助泪膜均匀覆盖眼球,缓解干眼和疲劳

  3. 调整环境

  屏幕亮度与环境光一致,降低对比度,避免反光刺激,减轻眼睛调节负担,降低低头导致的颈肩压力。

  4. 眼保健操

  按照官方示意图每个穴位按压10秒/次,促进眼部血液循环,缓解疲惫感,按摩之前记得洗手哦。

  5. 及时用药

  如玻璃酸钠滴眼液,缓解干眼导致的眼涩、异物感,具体用药要根据医生评估。

  四、别让小问题拖成大麻烦

  若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干预:

  1.  眼睛干涩、视物模糊超过3天,可能是干眼症或视力下降,别依赖眼药水硬扛。

  2.  颈肩痛伴手指发麻,若晨起手麻、握力减弱,需排查颈椎神经受压,避免盲目按摩。

  3.  反应迟钝、头晕,若同时看东西重影,需警惕椎动脉供血不足,及时就医。

  结语

  视疲劳是身体的“亚健康信号”,短期可通过调整习惯缓解,长期忽视往往提示存在未矫正的屈光问题、干眼症、颈椎病变等器质性病因。及时到医院就诊,通过检查明确根源,才能避免从“眼睛累”拖成“全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