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妈妈跟我说看东西好模糊,是不是得了白内障?”

  “医生,我的白内障你有没有帮我做干净啊?你看看,眼角这里还是白的。”

  

  ▲图源:网络

  一、 什么是白内障?

  白内障是常见的视觉障碍性疾病。正常眼睛里的晶状体是透明的,能让光线顺利进入眼底,但随着年龄增长(最常见于 50 岁以上人群),或因外伤、糖尿病等因素,晶状体会逐渐变浑浊,就像鸡蛋清被煮熟后变白一样,导致看东西越来越不清楚。

  ▲图源:网络

  临床表现

  视力逐渐下降:一开始可能只是看远处模糊,慢慢发展到看近处也不清楚,且这种模糊不会随休息缓解,而是持续加重。

  怕光、看东西发灰:阳光或强光下,眼睛会感到刺眼,看物体颜色也变得暗淡、发黄,比如白纸看起来偏黄。

  重影或“老花突然变好”:部分患者看东西会出现单眼重影,还有些老花眼患者突然发现不用戴老花镜也能看书,这其实是白内障导致晶状体屈光变化的 “假象”。

  危害

  轻度白内障会影响生活质量,比如开车看不清红绿灯、读书看报费力;若长期不治疗,晶状体完全浑浊可能导致失明,还可能引发青光眼、葡萄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增加治疗难度。

  二、什么是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是常见的眼表疾病。俗称“鱼肉”,中医称“胬肉攀睛”,形状酷似昆虫的翅膀,就像“蝉翼”一样,故而名曰“翼状胬肉”。

  它是眼白(球结膜)上的组织异常增生,从眼角向黑眼球(角膜)方向生长,常与长期暴露在紫外线、风沙、灰尘环境中有关,渔民、农民等户外工作者更易患病。

  ▲图源:网络

  临床表现

  视力下降:胬肉侵入角膜中央或遮挡瞳孔时,会导致光线无法正常聚焦,引起视力模糊、散光甚至失明,影响视觉质量。

  反复炎症与不适:出现眼红、干涩、异物感、畏光等症状,长期反复发作会影响生活质量。炎症还可能加重胬肉的生长速度,形成恶性循环。

  眼球运动受限:较大的胬肉可能限制眼球转动,导致复视或眼球活动不灵活,影响眼部功能。

  危害

  小的胬肉主要影响眼部舒适度,可能反复发炎、充血;若任其生长,一旦覆盖瞳孔,会造成永久性视力损伤,即使手术后也可能留下疤痕,影响视觉质量。

  三、两者通常如何治疗?

  白内障

  翼状胬肉

  四、看清异同,及时就诊

  白内障和翼状胬肉,相同点在于都会影响视力,严重时都需要手术干预,且拖延治疗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视功能损伤。

  但本质上两者存在着区别,白内障是晶状体浑浊,翼状胬肉是眼表组织增生,二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式也截然不同。

  如果眼睛出现视力下降、异物感、眼表异常增生等情况,请勿自行判断、混淆处理,应到医院通过裂隙灯、眼底检查等精准手段,快速区分疾病,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