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 年儿童电话手表行业现状与市场发展前景趋势分析》显示,目前我国5-12 岁的儿童数量约为 1.7亿,儿童电话手表的市场普及率约为 30%,基本上每3个孩子当中就有1个孩子戴着电话手表。

  这一高普及率的背后,隐藏着不容忽视的眼部健康问题。有医生表示“这个暑假到眼视光门诊来看近视的小朋友,90%都带着电话手表。”

  电话手表的初衷,只是用来方便家长定位和沟通的工具,现在却充满了娱乐属性和社交属性,孩子们用它玩游戏、聊天,使用频率和时长大幅增加。

  电话手表虽然不是手机,但其屏幕特性以及近距离用眼的模式,和手机有非常强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使得电话手表对孩子眼睛的伤害,比我们想象中更为严重。

  手表、手机、平板对比图

  伤眼的主要原因

  1. 近距离:

  相比看书 33 厘米的标准视距,手表 15–20 厘米的近距离属过度用眼。眼睛长期近距离聚焦,晶状体会持续变凸,压迫眼球结构,易使眼轴拉长,诱发近视。

  2. 小屏幕:

  智能手表的屏幕尺寸远小于手机和平板,当孩子手臂自然抬腕查看时,近距离配合小屏幕,使得眼睛需要不断进行调节才能看清内容。长期处于这种高负荷状态,眼睛的调节功能容易疲劳受损。

  3. 长时间:

  拍照、聊天、短视频、小游戏,每次 3–5 分钟却一天点开几十次。高频碎片化使用让睫状肌反复紧张,无法休息,长期疲劳会失去弹性,导致调节能力下降,影响视力。

  频繁看手表引发的眼部危害

  1. 近视加速度

  频繁看手表,近距离用眼会持续刺激眼球,迫使眼轴不断拉长以适应这种近距离聚焦需求。

  数据显示,眼轴每增长 1 毫米,近视度数就可能增加 300 度左右。而孩子每天多次查看手表,相当于反复给眼球施加“拉伸压力”。

  不仅会让原本正视的孩子提前出现近视,还会使已近视孩子的度数以更快速度加深,每年增长幅度可能比正常情况高出 50-100 度。

  ▲图源:豆包

  2. 干眼及视疲劳

  看手表时,眨眼频率会不自觉降低。眨眼次数减少会导致泪液分泌不足,且泪膜蒸发速度加快,容易引发干眼症。

  同时,小屏幕需要眼睛持续进行精细调节,睫状肌频繁收缩却得不到充分放松,会引发明显的视疲劳。出现眼睛酸胀、视物模糊、眼眶疼痛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伴随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图源:豆包

  应对方法

  家长端:做好监督与引导

  1. 把控时长与频率:

  利用手表的家长管理功能,为孩子设定每日使用电话手表的总时长上限,并限制单次使用时间,避免高频次点开。约定固定的使用时段,和禁止使用时段,减少碎片化用眼。

  2.  优化手表设置:

  开启手表的护眼模式,降低屏幕亮度至柔和状态,避免强光刺激。提醒孩子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使用,避免在昏暗处或移动状态看手表。

  3. 培养替代习惯:

  多陪伴孩子参与户外活动,如打球、散步等,用运动和自然景观转移孩子对电子设备的注意力。当孩子想用手表社交时,引导其通过面对面交流或电话沟通替代,减少屏幕依赖。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减少在孩子面前频繁使用电子设备的行为,起到榜样作用。

  4.  定期监测视力:

  每3-6个月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视力检查,及时发现近视苗头或度数变化,一旦出现问题,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如调整用眼习惯、佩戴合适的眼镜等。

  ▲图源:豆包

  孩子端:养成护眼习惯

  1. 主动控制使用:

  牢记家长设定的使用时长规则,每次使用前提醒自己 “不能超时”,可以在心里默默计数,如 “只看 3 条消息就关掉”,逐步培养自控力。

  2. 保持正确用眼姿势:

  让视线距离屏幕保持在 20 厘米左右,避免贴得太近;不躺着、趴着看手表,防止眼球受力不均。

  3. 多去户外玩耍:

  充足的户外活动都能起到积极作用。阳光能促进多巴胺分泌,有效抑制眼轴增长,延缓近视发展,在奔跑中放松眼部肌肉,缓解视疲劳。

  ▲图源:豆包

  合理对待电子手表

  如果完全禁止孩子使用电话手表,可能会引发抵触情绪,毕竟电话手表已经是现代孩子生活的重要部分。

  建议对于自制力差且已近视的孩子,使用功能简单仅具备智能定位和通话功能的手表。若孩子年满 5 岁、自制力强、无近视且家中无高度近视基因,每天户外活动超 2 小时,可合理使用含娱乐功能的智能手表。

  家长做好监督的同时,更要多陪伴、多沟通、多去户外,从根源减少孩子对电子设备的依赖,让孩子拥有健康快乐的童年,也拥有一双明亮清楚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