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沉浸书中固然美好,但你知道吗?错误的读书姿势可能让近视度数“狂飙”。医生提醒:阅读习惯藏着护眼关键,别让错误的阅读姿势悄悄成为孩子视力的“隐形杀手”!

  1. “葛优躺”式阅读

  躺着看书时,书本的距离不对等,眼球需不断调节适应角度,易引发视疲劳、双眼度数参差、斜视、弱视等。

  2. “贴脸式”近距离阅读

  眼睛与书本距离<33cm时,睫状肌持续收缩,长期可导致真性近视或度数加深。

  3.“光影刺客”环境下阅读

  弱光:如果光线过暗或者闪烁不定,为了看清楚书里内容,我们的眼睛会不自觉地靠近书本,并使劲地注视目标。同时睫状肌时刻处于不同的调节状态,长此以往,很可能导致睫状肌痉挛,常会表现出眼胀、眼痛,甚至眼睛充血,视疲劳等不适症状。

  强光:如果光线过强,刺激视网膜,同样会对眼睛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比如含有紫外线的强光,长时间下来容易引起眼睛刺痛、流泪、怕光、睁眼困难等问题。

  4. “歪头斜脑”不良坐姿阅读

  含胸驼背、歪头看书会导致脊柱侧弯和用眼不平衡,双重伤害视力!

  ▲图源:网络


 

  坐姿要“正”

  腰背挺直,书本与视线呈90°角,避免颈部前倾压迫血管。

  距离要“够”

  遵循“一尺一拳一寸”原则:

  • 眼距书本1尺(约33cm);

  • 胸距桌子一拳;

  • 握笔距笔尖一寸(约3cm)。

  光线要“亮”

  ▶ 白天:优先自然光,避免阳光直射;

  ▶ 夜晚:使用4000K暖白光台灯,同时打开房间主灯,减少明暗对比。

  用眼要“歇”

  遵循“20-20-20法则”:每用眼20分钟,远眺20英尺(约6米)外景物20秒,放松睫状肌。

  如果发现孩子看书眯眼、频繁揉眼,或配镜后仍视物模糊,可能是近视度数增长信号!温馨建议:

  定期检查:0-6岁儿童应接受13次视力筛查,学龄期每半年检查一次。通过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孩子视力的细微变化,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科学矫正:散光、屈光参差需及时配镜,避免“等孩子长大自愈”的误区。

  目前预防儿童近视的防控手段主要有:低浓度阿托品,角膜塑形镜(OK镜),周边离焦控制镜片。每种近视管理方案的适用人群、原理都不尽相同。

  例如角膜塑形镜(OK镜)。它通过连续过夜配戴达到白天无需戴镜就能获得清晰视力目的,并可以有效控制近视进展。对于近视发展较快的孩子,角膜塑形镜在控制近视进展方面有着显著优势。

  ▲图源:网络

  家庭训练:

  1.调节训练——每日进行“远近交替注视”练习(如看5米外物体5秒,再看30厘米处手指5秒,重复10次),有助于锻炼孩子眼睛的调节能力,缓解视觉疲劳。

  2.视觉追踪——用“找不同”“走迷宫”游戏锻炼眼球运动能力,提升孩子视觉追踪和注意力集中程度。

  读书是心灵的旅行,护眼是一生的必修课。这个读书日,让我们用正确姿势开启知识之旅,远离“小眼镜”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