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夕,一场意义非凡的缅怀纪念仪式在庄重氛围中拉开帷幕。苏州市各界人士齐聚,共同向遗体、人体器官(角膜)捐献者致以崇高的敬意。他们以无私奉献为他人带来希望,让生命以别样方式延续。
清明将至,春和景明。3月28日上午,“生命•希望—深切缅怀遗体、人体器官(角膜)捐献者”缅怀纪念仪式在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红十字捐献纪念园庄重举行。苏州市副市长季晶、
苏州市红十字会会长蒋来清、苏州市红十字会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市有关部门,苏州大学理想眼科医院等遗体、角膜接受单位,捐献者家属代表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等120人参加了活动。
纪念园苍松凝翠,白菊含霜,全体人员庄严肃立。苏州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刘文伟介绍了我市遗体(器官、角膜)捐献工作情况。截至目前,全市志愿登记遗体器官捐献者人数已突破6.5万人,累计实现遗体捐献1606例、角膜捐献1028例、器官捐献227例。市民群众对遗体(器官、角膜)捐献的知晓度和认同度逐年提高,报名登记数和实现捐献数逐年上升。
他表示,推动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这项崇高事业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全市红十字会系统将进一步完善捐献工作制度,增强捐献工作力量,提升捐献服务水平,关心关爱捐献者家庭,推动捐献事业高质量发展。
捐献者家属代表、器官移植接受代表均上台发言,分别表达了对捐献者的深切思念和感激之情,大爱架起的桥梁,让光明长存,生命永恒。
活动最后,在场所有人面向纪念墙深深鞠躬,将手中的白菊轻轻摆放,表达对捐献者的缅怀与敬意。
苏州大学理想眼科医院角膜病科主任赵庆亮表示,作为一名深耕奋战在眼角膜疾病领域多年的医务工作者,对角膜捐献事业发展面临的重重困境有着极为深刻的体会。角膜病患者在黑暗中苦苦挣扎,对光明的渴望令人揪心,而角膜供体的匮乏,恰似横亘在他们与光明之间的巨大鸿沟。希望借此次缅怀活动,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更多人走近角膜捐献,了解其对于角膜病患者的非凡意义。希望更多地爱心人士,积极加入到角膜捐献这一伟大事业中来,以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与希望,为角膜病患者点亮重见光明的希望之灯。
据悉,在苏州大学理想眼科医院红十字眼库中,每片角膜移植的病案背后,都承载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角膜捐献者们来自全国各地,生前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在即将走完人生之际、奉献伟大的爱心、帮助他人重获光明。他们的人生定格、平凡而又崇高,他们的爱心善举如人性中耀眼的宝石,折射着社会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