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统计,我国60至89岁人群白内障发病率约为80%。那么,确诊白内障是否需要治疗呢?什么时候治疗合适?有哪些治疗方式?

  白内障其实是一种无痛性的眼科常见疾病,就像人到了一定年纪,头发会变白一样。原本正常的晶状体呈透明状态,但到了一定年纪,眼睛里面的晶状体也会出现老化变得浑浊。而浑浊的晶体就会阻挡光线的进入,导致视物不清,也就是所谓的“白内障”。


▲图源:网络

  实际上,白内障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是机体内外各种因素对晶状体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眼睛的正常老化、高度近视、眼部疾病、家族遗传、外伤、激素等都有可能导致白内障。

  ▶ 视力减退,看东西时感觉眼前像是有一层雾

  ▶ 强光下视力下降▶ 看颜色对比敏感度下降

  ▶ 视物有重影

  ▶ 更换眼镜依旧看不清楚

  ▲图源:网络

  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对白内障的治疗存在误解,认为这只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而自然发生的现象,不需要治疗。其实,这是一种错误观点。白内障会逐渐影响视力直到看东西变得模糊不清,不仅会影响生活质量,甚至还会增加意外事故的风险,如摔倒、碰撞等。因此:不要拖!只要察觉白内障的程度已经明显影响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就可以考虑做手术。

  那么,问题来了!是刚出现白内障就做手术,还是等白内障“熟了”之后再手术好?

  白内障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导致青光眼发生的可能,以及诱发葡萄膜炎等,这些意外情况不仅会严重影响视力的恢复,若不及时处理,甚至会导致不可逆的视力损伤。此外,熟透的白内障也会导致后期治疗变得更加复杂,进而增加手术难度及风险!

  目前没有任何药物被证实能有效治疗白内障。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手术。主流的手术方式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技术目前已经非常成熟,通过约3mm的微创切口,将混浊的白内障粉碎吸出,然后推入一枚透明的人工晶状体。

  ▲图源:网络

  并非越贵越好!合适的白内障晶体应该是根据自身用眼的需求以及适应力来选择!首先明确平时用眼是近距离、中距离、还是远距离,参考下图“对号入座”~

  ▲图源:网络

   单焦点人工晶体

  单焦点人工晶状体仅一个焦点,无调节能力,患者术后只能看清远处。

  能够实现裸眼看电视、看风景或开车等远距离的活动,不过看近处则需配戴老花镜。单焦点人工晶状体的优点是患者容易适应,视觉质量良好,性价比高。

   多焦点人工晶体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主要分为双焦点人工晶状体和三焦点人工晶状体。

  双焦点人工晶状体有两个焦点,能看近和看远,但中距离视力相对较差,远视力和近视力较好。

  三焦点人工晶状体有三个焦点,能模拟人眼变焦力,为患者提供远、中、近的全程视力。

  以上晶体也可以选择增加散光矫正,在治疗白内障的同时一并解决近视、散光问题。不过,多焦点晶体对自身的适应力要求较高,术后也需要一定时间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