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讨论的是单眼视网膜成分的主要视觉方向和次级视觉方向,及其相互关系。两只眼视网膜成分之间也具有特殊的相互关系。如果一个人头部诊治,两只眼注视正前方的一个物体,这个物体称为注视点,两只眼中心凹分别与注视点连接起来,形成两条直线,这两条直线也称为两只眼的主要视觉方向线(Principal lines of direction)或称为视轴(visual axes)、注视线(line of gaze)和视线(line of vision)。这两条直线具有特殊的临床意义。

  这个方向属于两只眼的黄斑中心凹的主管视觉方向,称为两只眼黄斑中心凹的共同主观视觉方向。也成为两只眼共同的主要视觉方向。两只眼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具有共同的主观视觉方向,而且,其他部位的视网膜成分也具有相同的生理功能。视网膜上每一个点或每一个区域,对侧眼视网膜上都有一个对应点或对应区域,这两个对应点或对应区域具有共同的主观视觉方向(a common subjective direction)。

  两只眼视网膜成分中,具有共同视觉方向的视网膜成分称为视网膜对应成分,也称为视网膜对应点。其余不具有共同视觉方向的视网膜成分称为非对应成分,也称为非对应点。或者说,这些视网膜成分存在一定幅度的视差。两只眼的视网膜对应成分接受相同物像刺激之后,便产生双眼视觉,两只眼感知的物像在空间的定向是相同的,或者说在一个相同的视觉方向上。无论受到刺激的是一只眼的视网膜成分,或是另一只眼视网膜上的对应成分,或是两只眼的对应成分同时受到刺激,所感知的物像都定位在一个相同的主观视觉方向上。

  两只眼视网膜中心凹具有共同的主观视觉方向,称之为主要的共同的主观视觉方向,这个视觉方向具有特殊的意义。在主管视觉空间中,除此以外,其他所有的视觉方向都是相对的,都是以这个视觉方向作为参照来确定的。相对于这个主要的共同的主观视觉方向,其他视网膜对应成分的视觉方向都是稳定的,这些对应的视网膜成分的视觉方向称为共同的相对的主观视觉方向(a common relative subjective visual direction)。由于所有视网膜成分都具有特殊的空间定向功能,各自主要视觉方向之间存在的相当稳定的空间关系。所以,视觉系统不仅能够感知各种物体的存在,而且,还能够确定它们的空间方位。伴随着共同的相对的主观视觉方向的视网膜对应成分的存在是形成双眼是觉的根本条件。

  在知觉体系中,方向知觉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来自每一只眼,通过后像实验能够得到证实。刺激一只眼之后,在双眼视野中产生后像,位于受到刺激的视网膜成分的主观视觉方向上。即使对侧眼视网膜的对应成分没有受到刺激,在共同的视觉方向上也能够看到一个后像。这时候,观察者很难判断,甚至不可能判断后像来自哪一只眼。无论两只眼同时闭上或睁开,或者任何一只眼闭上或睁开,这个后像都会出现在原来的视觉方向上,而且维持一定的时间。

  后像转移实验,把受刺激的眼闭上,把没有受到刺激的眼睁开,也能看到同样的后像,好似后像发生转移,从受刺激的眼转移到没有受过刺激、没有产生后像的眼。有的作者称之为后像转移。这种提法是错误的,或者说用词不当,实际上并不存在什么后像转移的问题。

  用水平方向一个光带刺激一只眼,比如用水平方向的日光灯管发出的光刺激视网膜,灯管的方向与视网膜中心凹在一个水平上,把视网膜中心凹保护起来,避免强光刺激。同样的方法,再用垂直方向的日光灯管出的光刺激另外一只眼,也把中心窝保护起来,经过刺激之后,受试者够看到一个十字形后像,中央有个缺口。因为视网膜中心窝接受保护,没有受到刺激,不产生后像。十字后像的中央缺口处位于主要的共同的视觉方向上。

  眼位变化后像一旦形成,十字交叉的后像已经形成,眼位再发生变化,后像的形状也不再发生变化。用手指向任何方向推动一只眼球,或在局麻下,用镊子做被动牵拉实验,十字后像也不再发生变化。经过充分的视觉刺激之后,一旦形成后像,后像在主观视觉空间的位置不再发生改变。

  在临床研究中,后像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该全面了解后像实验的机理,在分析和解释检查的过程中,避免出现错误。两只眼的视网膜成分的共同的主观视觉方向与主要视觉方向相较于一点,形成一束视觉方向。这一束视觉方向代表两只眼所有视网膜成分的视觉方向。也可以想象出第三只眼,或者称为独眼或中央眼(cyclopean eye)。它位于两只眼的中间,两只眼的视网膜重合,两个中心窝和对应的视网膜成分重合,两个中心窝和对应的视网膜成分重合,这个重叠的视网膜就是中央的视网膜。视觉方向既不是左眼决定的,也不是右眼决定的。把中央眼的中心凹和注视目标的连线作为正前方。这个共同的相对的主观视觉方向是主要的视觉方向。其他视网膜成分的视觉方向都是以此参考确定的。